海外民乐教学记---葫芦丝篇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12-20浏览次数:143

葫芦丝又名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也是我国家喻户晓、深受百姓喜爱的乐器之一。这样一个老少皆宜的乐器会让外国的学生们感兴趣吗?答案是可以的。

两年前在孔院举办的一次活动上我演奏了葫芦丝,葫芦丝独特质朴的音质和朴实精致的外观吸引了现场学生们的注意,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把我围住好奇的问我;”这是什么?””我可以学吗?”.....于是,我的异国葫芦丝教学之路开始了。

化繁为简 提要钩玄

对于没有乐理基础的外国学生来说,学习葫芦丝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不能用教国内学生的教学方法来教他们,这是我首先想到的问题,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我国民乐使用的数字简谱记谱法简单易懂,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do、re、mi、fa、sol、la、si,学生们第一节课就记住了。对节奏节拍的掌握是难点,跳过复杂的音符时值名称,我直接拿苹果来比喻,一个数字就是苹果,(四分音符),两个数字下面有一条横线就是一个苹果被切成两半(八分音符)... ... 学生们觉得简单又有趣,课堂氛围始终是欢乐的。

理论的知识点到为止,趁热打铁让学生们开始学习吹奏。由一个音到一句旋律,再到一首小曲。有了一定的简谱乐理知识,学生们学起来很顺利,在吹奏时经常感叹“中国的音乐真好听”!每堂课的开始我都会带领学生们认识一个新词,这个新词可以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乐曲的名字或者相关的一个词,再解释这个词的含义以及相关的小故事。这样几堂课下来学生们不仅曲子吹得像模像样,更加了解了中国文化,新词也学会了好几个,受益匪浅。

不虚此行 一得之功

热爱可抵万难,学生们对葫芦丝的喜爱出乎我的意料,课上认真的他们在课后也坚持练习,课堂上留下的难点回家后通过反复的练习总是能在下一节课给我惊喜。哪怕在疫情我们彼此隔离在家的期间他们也积极的录好练习视频发给我。学生的这种热爱学习的态度成为我教学的一大动力。

舞台才是演奏者最好的老师。随着学生们的演奏技术越来越熟练,发挥越来越稳定,我推荐他们去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演出活动。一开始学生们非常胆怯的问我:“老师,我如果在台上吹错了怎么办?”胆怯不是逃避的理由,我一边鼓励他们一边利用我的下班和周末时间陪他们一起练习纠正错误,规范站姿、持法。第一次演出成功后学生下台后激动地问我怎么样,得到我肯定的答复后兴奋不已。在舞台上获得的这份自信也被他们带来生活中,现在学生们会主动为自己争取参加比赛和演出的机会,并享受每一次站在舞台上的感受。

之后学生们参加汉语桥比赛,葫芦丝作为才艺为他们取得了较高的成绩。2020年7月15日学生马灵儿参加阿塞拜疆赛区中学生“汉语桥”比赛,在才艺环节马灵儿以葫芦丝演奏的《竹林深处》深受好评,取得了优异成绩并最终夺得阿塞拜疆赛区第一名。

教育之路,任重道远。在阿塞拜疆语言大学孔子学院教学的这段时间中,我与学生们共同成长,互相学习。忙碌也充实。小小的葫芦丝承载着中阿两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承载着阿塞拜疆莘莘学子们对中国与中华文化的向往。让肩负着传播中华文化使命的我们可以有机会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实现自我价值。为跨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供稿:陈千秋

审核:李姬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