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国画、线上课、教师独居抗疫记!收听阿塞拜疆语言大学孔子学院的战“疫”日记!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6-03浏览次数:96

冬春已过,盛夏将至。

中国疫情基本平稳,但国际形势仍然紧张。今天我们将视角转到阿塞拜疆,转到阿塞拜疆语言大学孔子学院(下文简称“孔院”),听听孔院教师们的抗疫故事。抗疫,我们在一起!

从今年三月份开始,孔院开始全面线上教学,到目前已经完成了三个月的线上教学任务。

因为线上教学与线下授课的区别,孔院教师们需要做好更充分的准备。“网课自然比不了面对面教学,师生互动、学生出席率之类的都存在问题,所以老师们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精细化课件和教学内容。”孔院陈晓珍老师说。

根据疫情之前的课程分布,孔院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开设了网课,按学生类别分为HSK考试辅导课、口语训练班、少儿兴趣班、高级写作训练班等等。按课程类别划分,专业课主要包括初中高级汉语口语及考试辅导,文化课则包括美食课、书法课、茶艺课和小品课等。

因为线上教学使用网络比较方便,孔院教师们常常给学生播放一些包含中国元素的动画短片作为拓展,“有时候上课做一些简单的拓展延伸,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丰富对中国的印象。我们有时还会放一些中国古乐器演奏,甚至是汉服展的小视频……课间会放《舌尖上的中国》这种美食视频之类的。”常斯蓉老师说。

张欣老师说:“有的学生说自己家在农村,网络信号不好,没有办法同步上课。于是在课后我把当天所学的所有知识点整理成图片或音视频的形式,单独发给学生,并安排相应的家庭作业。就这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我和学生们都逐渐适应了网课教学的模式,从课前复习,课堂讲练、课后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进展得很顺利。”

△张欣老师的网课

△陈千秋老师的网课

△井钦伟老师的网课

除正常授课外,孔院教授们也时常为学生们组织一些线上活动。比如世界蜜蜂日(5月20日)之际,孔院教师们就为学员们开设了五月国画线上培训课程。

孔院外方院长拉菲克·阿巴索夫说,在中国绘画艺术作品中,每幅作品都饱含深意。不论是创作者还是观赏者都能感受到源于大自然的美与和谐。而蜜蜂在中阿文化中都被视为神圣的昆虫,亦是勤奋、节俭、和家庭的象征。

自古以来,养蜂业在中国和阿塞拜疆就已普遍存在,以蜂蜜为基础的治疗手段也在中阿广为流传。在阿塞拜疆语和阿塞拜疆当地地名中,来源于蜜蜂的词语仍保留至今。

△教师作品

首期课程以中国花鸟画为教学主线,分为文化讲座和培训课程两部分,以昆虫、植物、鸟类作为主要教授内容,来契合世界蜜蜂日这一活动主题。

担任文化讲座主讲的是孔院陈晓珍老师,她分享了联合国将5月20日定为世界蜜蜂日的缘由,同时分享了中国诗歌中对于花鸟的歌咏和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鼓励学生们跟随老师学习中国国画和书法,感受中国人体验世界的方式和情感。

“阿塞拜疆的蜂蜜还是很有名的。讲座是和大家聊蜜蜂,顺便也讲讲春天啊,远行啊,然后就讲到花鸟国画。我主要是讲诗词和语言,现场看课堂气氛还是很活跃的,就教学效果来说还是不错的。”

△陈晓珍老师在讲解

培训课程则由孔院常斯蓉老师主持,“我先进行了讲解和演示,毕竟短期培训很难立竿见影,主要是想让学员们先了解和熟悉国画,有一定的兴趣和印象。”

常老师首先向本次课程的参与者们介绍了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概况和特点,选取了一些中国古代花鸟画名家的部分代表作品进行鉴赏和艺术表现分析,其次对花鸟画中蜜蜂的创作技法进行了详细讲解,让本次线上课程的参与者们全方位熟悉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蜜蜂形态,最后现场展示了《采蜜图》的具体绘画步骤。

△常斯蓉老师在讲解

学生们非常感兴趣,觉得很神奇。简单的状物,通过技法表现,就能够生动形象,学员们都觉得很具有美感,和平常接触的绘画不一样。而且有些学生本身喜欢画画,首先积极性上会很容易调动,学习起来也比较认真专注。”常老师如此说。

在这样特殊的时刻,孔院教师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写意花鸟的学习方式,改变自我和身边每一位学员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为下一阶段的亲密相处增添润物无声的点滴积累,同时也将中华文化中的这种万物在我心中的乐观豁达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当地人。

△学员作品

此外,孔院还举行了线上书法比赛、在线民乐课程等等各类特色活动。在上周的民乐课上,孔院教师们给学员们介绍了葫芦丝《康定情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学生们都是很感兴趣的。”

(点击链接围观线上书法比赛https://mp.weixin.qq.com/s/9GX5ioIvwAZLDNPo3pasUQ)

《八十天独居抗疫记》

今天是孔院吴晶晶老师居家隔离的第92天。

在这篇自述中,她用最真实的语言,描述了疫情期间心系武汉家人的紧张与担忧;也用最纪实的笔触,写下了从3月3日起在孔院附近租住屋里的独居抗疫生活。

2020,这样的年份,总会被人们赋予某种特殊的意义,寄予些许美好的期望。尤其对于以对称为传统审美的中国人而言,更是如此。然而这个新的开始却因一场从天而降的疫情,就此改变了几乎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

从1月底国内疫情爆发开始,我的心就一直悬在半空。家人和朋友们都生活在疫情的中心——武汉,母亲工作的地方甚至离华南海鲜市场只有两站路的距离。1月22日,也就是武汉封城的前一天,母亲才停止工作。突然被按下暂停键的武汉,人心惶惶。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手足无措。时刻关注着国内疫情的一举一动,每天和家人视频聊天了解他们的状态。直到14天后,也就是经过了第一个潜伏期,家人的身体状况没有任何异常,我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吴晶晶老师在上网课

在海外工作生活多年,早已习惯了远离家人的生活。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反而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从刚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往家里寄口罩,到后来每天唠叨他们做好防护,帮他们在网上采购食材和生活用品,平时最琐碎的生活小事,都变成了我最关心也最担心的事。那一个月,我时常有一种跨越空间与家人生活在一起的错觉。

彼时阿塞拜疆仿佛还是一片净土。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他们时常会询问我家里的情况,为我为中国为武汉加油打气。孔院领导和同事们也非常关心我家人的情况,这一切让我倍感温暖。

△学生录制加油视频

一个月后,国内疫情逐步得到了控制,而海外却变成了新的战场。2020年3月3日,在阿塞拜疆出现3例确诊病例后,政府宣布所有教育机构停课。也就是从这一天起,独自租住在学校附近的我,开始了一段孤独的防疫生活。

4月5日零时起,阿塞拜疆政府宣布开始实行严格的禁足令,外出需要发短信申请,获得允许后在外停留时间不超过2小时,我的外出活动就仅限于一到两周采购一次生活必需品,也只有这个时候可以呼吸到外面的空气,见到人。每次出门我都戴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携带身份证件;收到短信回复后,以最快速度返回。但即便如此,一次去超市的路上,一位当地警察朝我敬了一个军礼,我还是吓得一哆嗦。可能是由于紧张,我无意识的抬起了自己的右手,朝他回敬了一个礼,他被我逗笑了,看到他的笑容,我的心才稍微镇定下来。

△出门一次的成果

经历了此前对家人的担心和牵挂,长时间脱离常规的隔离独居生活,让我不时有些焦虑,也时常会感到孤独。

在这八十多天的时间里,支撑我的最大力量是工作。在阿塞拜疆教育部宣布停课之后,孔院很快全面展开了网上教学。虽然网课对我和学生们来说都是第一次,但是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相处,彼此已经培养出了十足的默契。

短暂的磨合期之后,大家都慢慢习惯了这种方式。虽然不能直接见面,但是通过屏幕,看到学生们的笑脸,听到他们的声音,课后收到反馈他们学习情况的作业,感受到他们的不断进步,回想我们从拼音开始的整个汉语学习旅程,这份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

△吴晶晶老师和她的学生们

此外,还有来自国家汉办、大使馆的关怀以及孔院领导与同事们的鼓励。3月24日,大使馆为我们全体孔院教师送来了健康包,此后大使还专门与院长通电话,慰问全体孔院教师。朝夕相处的同事们虽然很久没有见面了,但是大家一直互相鼓劲,坚信我们迟早能够打赢这场硬仗。

△健康包

接下来这段话,是吴晶晶老师《八十天独居抗疫记》中的结尾,官微菌想把它也用作今天推送的结尾:

“80多天的独居生活,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一个人。为了战胜病毒,我们被迫暂时拉开了彼此的物理距离,但是心的距离却因此变得更近。这场疫情远比我们一开始预估的要来得凶猛,我的独居生活也还在继续,但是心连心的力量一定会让胜利的曙光照亮被疫情侵袭的每一寸土地。”

抗疫,我们在一起!

编辑 | 颜涤方

文字 | 杜芹

审核 | 龚思